墨爾本自由定價的剩食餐廳:Lentil as Anything

澳洲打工度假的前五個月,我第一次站在初級產業前線。拔除雜草和包裝蔬果,每天十個小時思考著自己到底為什麼做這些無法為履歷加分的工作?市場供過於求時,包裝農場挑選標準調整,將次級品直接標上rubbish,那幾週農場主人用叉車運著一噸又一噸往空地倒,以制衡市場價格。由豐收的喜悅轉為堆肥。豐收,對資本主義社會而言,只有在有所需時才獲得讚許。

回到城市生活,空氣的味道變得比農莊複雜多了,有香氛有廢氣,更多人居住的地方調出風味多樣的氣味,像往一鍋高湯中加入不同香料與蔬菜。超市裡擺放著的蔬果,像我們從小都知道如何畫的蘋果,形狀統一外型完美。顧客們揀起梨子舉與眼齊,旋轉著檢查每個維度,似乎在挑一件重要的禮物,或是一件夠堅固到足以使用世代的手造傢俱。而我清楚在城市之前蔬果的顏色樣貌,他們是如何通過遴選來到這裡,而又再次面對另一場選美競賽。我也開始懷疑那城市裡的rubbish到哪去了?透過網路找到了Lentil as Anything,一個在墨爾本營運18年的非營利組織。

Lentil as Anything 在墨爾本目前有三處據點,分別在南邊的St. Kilda/ Abbotsford Convent/ 北邊的Thornbury,另外在雪梨 Newtown也有餐廳。今天要介紹的是離我家最近、最常造訪的 Lentil as Anything Thornbury。

純素斯里蘭卡料理

食材來源主要透過當地生產者或攤販的捐贈,可以是市集賣剩的蔬果,每日新鮮烘焙關店前的麵包,營養和美味價值依舊。維多利亞洲有針對食品捐贈有相關食安規定(連結為當地政府網站的pdf) ,加上Lentil as Anything創始人Shanaka Fernando為素食主義者,所以每間Lentil仍然堅守著Vegan素食的經營核心,不會有捐贈肉品及乳製品是否安全的衛生問題。

Pay as you like

Lentil as Anything 的品牌精神最主要在於「Community」群落。認為人人無論貧富種族都應有獲得食物的權利。透過餐桌上聚集陌生人,用食串起對話。於是餐廳沒有價目表,而是使用自由定價的Pay as you like 制度。 回憶我第一次在阿姆斯特丹的Trust體會自由定價,當沒有了價目表,一頓飯對我們來說的價值是什麼呢?好吃與否,食材是否「高級」,或是參考其他類似風格的餐廳所提供的價目表?或是衡量多享受用餐的時刻?那次用餐後影響了我對「價值」的思考方式。

不同於Trust,Lentil as Anything在經歷了部分據點因募得款項不足只得關閉,店內有建議付費金額參考,$20不只付了自己的餐也支持餐廳走得更久,若是能力不及,也可以貢獻時間成為志工。

無菜單料理

在點餐時服務人員會以這樣的信封袋紀錄,留給用餐者完全隱私的估價空間,只要在離開前將袋投入募資箱,或者自行操作一旁的刷卡機付費,其過程不會經過任何人的檢視。為講求當季與最大發揮剩食,每天的固定項目有義大利麵、咖哩、捲餅、蔬菜碗和甜點,而至於實際內容物,則由主廚視當天獲得的食材發揮!每日公布於店內黑板和社群網站,以便查看是否有過敏原。

偶爾自己在家清冰箱時,抱著想要減少浪費,以一個慈愛善良的情緒嚥下自己的創造物,內心對於食物價值的衡量準則,由美味與營養的座標,轉化為完全不同維度。但Lentil的餐點美味程度從不會令人失望!我最常點的是咖啡飯,綜合蔬菜與香料燉至軟化,可以嚐到食材自然的鮮甜,色彩對比的烤四季豆增添脆的口感,這天搭配的是椰漿飯,有時候則是糙米飯。除了美味又輕食外,菜單其實也提供常在家料理者一個解決剩食的靈感。咖哩等燉食幾乎什麼蔬菜都能加入,也是宣傳外表一點也不重要的最佳料理。

完全開放的群落空間

除了人人都該有權用餐的宗旨,Lentil as Anything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動發生,有時是喜劇或樂團表演,有時是人體素描,或是製作醃菜的工作坊等。舞台與樂器全天開放給任何人展示自己,藝術與美食是語言與文化模糊界線的美好媒介,非常主觀也因此易於渲染情緒,不需語言地訴說故事。

餐廳內寬敞的空間,混搭傢俱多是六人以上餐桌,為的是增加對話發生的機會,你可能會需要與人共享餐桌,在這裡卻不會感到擁擠。挑空天窗透入自然光,後方用餐區的料理亭是社區廚房,在不定期的工作坊會開放,每周日會在這裡現作饃饃(momo)供應。

The Inconvenience Store 不便利商店

考慮到消費主義的浪費只有越來越多,而並非人人都視而不見,只是那些浪費多在家裡或店裡發生,無法流動到需要的人手中。Lentil於是開啟了「Food without Borders 無界食物」計畫,2018年7月在餐廳內的倉庫開了「不便利商店」,捐贈者包含當地龍頭超市Coles、Aldi、就近的市場Preston Market、搶救剩食組織之一 SecondBite、麵包店與當地小農等,那些四條腿的蘿蔔和綠葉乾皺的青蔬獲得了第二次機會,再次登上貨架提供營養價值。

三分之一的食物被浪費

全球高達1/3的食物是被浪費的,相當於買了三大袋的食物走出超市,直接將其中一袋丟入垃圾桶。除了曾在我眼前發生,那些才剛採收就被倒回土地的農產品,從消費到食用完畢的過程都是浪費的機會。最基本地從購買食材,只拿自己需要的開始改變習慣。The Inconvenience Store鼓勵大家只取所需,同樣是以Pay as you like的形式運作,記得攜帶自己的購物袋,每人限定不能超過六公斤。

貨架的展示方面,其中包裝完好的即期食物或單純受捐贈的物資等,放置在改造的垃圾桶中,利用dumpster diving的形式抗議資本主義的浪費。

選購完的商品由志工協助秤重,紀錄多少比例物資透過計畫再次被利用,至於付款同樣是出了門後自由定價。許多城市都能找得到類似經營理念的餐廳。節省,是為了讓物質的價值發揮到最大最久,是珍惜事物與尊重自然的做法之一。沒有想像困難,生活並非兩極化:自給自足或者過度消費,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樂意遵循的原則循序改變。可能是從減少外食,使用重複性餐具等,抑或在購物前列清單,購買沒有包裝的產品。或者增加到當地農產品市場消費的頻率,既能買到當季食材,也能減少碳足跡等,每一個更友善的選擇,都是讓地球更少傷害的決定。

目前在Lentil as Anything 只有位於北邊市郊的Thornbury開始超市計畫,若拜訪墨爾本,可以搭乘電車86號在Darebin Road站下車,走路一分鐘就能抵達。High Street上有不少二手衣店和有機商店與酒吧,如果對都市的百貨購物氣氛感到疲乏,不訪到市郊Suburb走走,體會貼近墨爾本的生活步調!

 

Lentil as Anything Facebook / The Inconvenience Store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