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跪射千年侍君側,兵馬俑與他們的秦始皇

1974年的整個春天,西陽村沒下一滴雨,旱渴的村民決定打井取水,才往下掘了幾米,就挖到了不得了的東西。一張栩栩如生的人臉從土裡現形,見了陽光幾秒,忽然間皮膚一塊塊地捲起掉落,幾個村民嚇得不輕,不知這是什麼不祥之物,拔腿就跑,殊不知這不偏不倚的運氣,即將改變全村。

沈睡千年的秦始皇陵與陪葬兵馬俑陸續出土,一下震驚了全世界。

截至為止,共有三個陪葬坑開放參觀。為保護色彩繽紛、栩栩如生的兵馬俑不被空氣氧化,在文物保護技術未臻成熟前,除了搶救性挖掘外,其他暫時讓他們在地下世界繼續等待。

秦始皇陵背倚驪山、懷抱渭水,山南產玉北產金,正是所謂「左手抓玉右手抓金,頭枕高山腳凳川,世世代代做高官」的富貴寶地。風水之說極為極玄,當地有個奇怪的氣候現象,每當驪山暴雨不停,陵墓處卻只有小雨,彷彿皇氣庇蔭。

整個秦始皇陪葬計畫的精神是:生前有什麼,死後也意有什麼。

概念約略如下:以古代咸陽城為藍本,陵冢為中心,方圓一公里建有陵墓、內城牆、外城牆,地下則是各式各樣的陪葬坑,除了兵馬俑,也有雜伎俑、歌舞俑、家禽走獸俑等寵物與娛樂。

地面上曾有的古代建築已不復存在,據傳是被項羽的一把火燒個精光。當年項羽和劉邦曾約定,誰先入關誰就是王,雖然項羽捷足先登,然而火燒祖墳犯了中國人的大忌,劉邦則反其道而行,入關後立刻派兵保護秦始皇陵,得民心者得天下,從此之後皇陵再沒被打擾過。

無數柏樹守靈的皇陵,幾座碑定位出當年陵墓建築的遺址,樹林間許多小徑通往各個考古點。前往陪葬坑的路途頗長,難以想像兩千年前,這裡曾住著七十萬名工匠,忠於一志,克紹箕裘,只為成全一人來生能續享生前的榮華富貴。

一號坑是目前最大的陪葬坑,位於皇陵外圍,可理解為守護皇城的步兵隊,隨著兵馬俑出土,古代兵書上的陣型列隊究竟是怎麼回事,都有了實體的驗證。

一號坑是步兵營
打井的位置恰巧壓在陪葬坑邊緣
待修復區,有些無頭兵馬俑是因為秦始皇忽然駕崩,來不及做完

三號坑面積較小,但兵種複雜,有指揮官、儀仗兵等,還有一輛配四匹馬的馬車,駟馬難追這句成語所說的就是這種車子。

兵馬俑是千人千面,真人復刻,能成為兵馬俑的真人模特兒都是精挑細選,平均身高在一米八,比起當時的平均身高要多十公分,各個英姿煥發、氣宇軒昂,來自全國各地的健美男子都齊聚在這了。

而這些秦代健美男子中,最受歡迎的是一座跪射俑。

這位跪射俑是標準的北方人面孔

數千座兵馬俑中,唯有他完整無缺。他們說,跪射俑單膝跪地的低姿態讓其他立俑擋去坍塌重物,低重心也讓他在地震時屹立不搖,於是跪射俑千年來都蓄勢待發,當兵馬俑躍升為世界旅人爭相觀訪的奇跡時,他便為最閃耀的幸運星。

文官俑隨身佩帶小刀,用於書刻竹簡
衣服皺褶、指甲殼、甚至是手心掌紋都細緻到位
鞋底的針眼和現代陝西人穿的布鞋是一模一樣的

這些古老而壯觀的雕像除了不計其數,最驚人之處,便是精美逼真的做工。千篇一律的戰袍底下,穿著五顏六色的私服,髮髻的形式變化多端,若無戰事,想來秦人的生活應該還是挺美的。

秦始皇肯定是個控制狂,所有物品都必須刻上工匠姓名,如這支銅戟上刻著「三年相邦呂不韋造,寺工讋、丞義、工窵」就是本兵器的產地來源證明,也是兩千多年前最早的實名責任制。

親眼見兵馬俑,實在不可思議,封建極權國家的獨裁力量太驚人,據傳秦二世為了保護皇陵,在始皇棺槨入土為安後便活埋所有工匠,歷史也少有線索。當年西陽村民打井時倘若偏移了一米,這千軍萬馬將繼續是個地底的謎,而那個西陽村大概還是維持著農村璞淨的日子,在驪山腳下繼續種著柿子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