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最渺小也最偉大,米開朗基羅與神的國度

今日通行的世界地圖基於二戰後的握手言和與斤斤計較,國家從來沒有唯一準則,疆土也非建立於單一概念,地圖上散置各種成員。如果將所有國家倒入篩網裡搖晃,首先掉出來的絕對是梵蒂岡(Vatican),渺小卻知名,擁有最小國土面積、寥寥數百居民,卻影響了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超級聖地。

羅馬旅行時認識的朋友,移居義大利多年,專門教我一些旁門左道,當講解往梵蒂岡的交通時,她眨了眨眼對我說:「你該試試羅馬的免費公車——帶張舊車票,若無其事地上車找個位子坐,就像當地人一樣。」想起關於羅馬的笑話:因無人買票所以政府也沒錢替地鐵裝檢票閘門,以至於大家更容易不買票進站。

不確定當地人會怎麼做,老舊的公車還是將忐忑的旅人送至梵蒂岡,停靠在一堵高牆旁,一名女士指引我,順著這道牆走,就能找到入口,沿牆漫步時頗有Wall Sina的既視感。越接近入口,神聖感越是浮現,混合興奮、好奇、崇拜與需索,作為永久中立國、億萬人嚮往的聖地,以藝術和信仰砌築的殿堂實在太令人好奇了。

圍牆內,梵蒂岡的「疆土」主體是座教堂與廣場,進入聖彼得大教堂的人潮大排長龍,和顏悅色的隊伍緩慢而堅定地前進著,一名困在隊伍中許久的女孩勸我別傻傻在這排隊,直接從梵蒂岡博物館通到教堂裡要快得多了。

我便立刻擬定了環島路線:從梵蒂岡博物館走到西斯汀禮拜堂(Sistine Salon),接著切西瓜直接進入聖彼得大教堂(Papal Basilica of Saint Peter),最後再到聖伯多祿廣場(Piazza San Pietro)走一圈,以上便是今日計畫。

梵蒂岡博物館的入口在圍牆的另一端,只好再次繞著高聳圍牆走一遍,真不可思議,牆內充滿聖光與虔心,對比牆外琳琅的美食與商賈,界限的概念牢牢植入人類文明之中,輕易將一種空間切割成兩種時間,神聖與市儈、奉獻與索取,人類真是對牆與界限深信不疑啊。

進入博物館前首先經過松果庭院,因聳立著一顆兩千多歲的大松果而得名。博物館的收藏品藝術價值極高,除了古羅馬的雕塑外,也有大量文藝復興巨擘拉斐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等人的作品。

導覽員解釋現代看到的大理石像雖是白色,但在當代,大理石像的表面會塗上仿真人的色彩,唯年代久遠,顏色皆已退去。這令我百般好奇,真想穿越回古代,看看這些精心著色的雕像究竟長什麼模樣。大概就像現代人最喜歡一起拍照打卡的卡通公仔吧?說起來人類的行為真是千年不變。

博物館的收藏品密度極高,精緻度也不在話下,以信念作為動力精雕細琢而成的藝術品看起來自帶光環。途經一個特別引人注目的石雕浴缸,相傳是暴君尼祿所擁有的,發現於金宮中。浴缸旁邊圍繞著許多雕像,除了尼祿本人的雕像外,也包括金色的大力士赫力克斯。或許是我多心,這種布展的方式彷彿尼祿殘暴的靈魂仍禁錮在浴盆中,接受眾神嚴厲的瞪視。

這座大名鼎鼎的石雕敘述了被雅典娜派蛇殺死的勞孔和他的兒子們(The Laocoon and his sons),史詩記載:勞孔是特洛伊人,發現了希臘人木馬屠城的陰謀,而警告同胞不要相信木馬和希臘人的禮物,他的警言廣為流傳成為知名諺語:Beware of Greeks bearing gifts! (當心帶著禮物的希臘人)。無奈這場長達十年的戰爭中希臘人得到神隊友雅典娜助攻,特洛伊人最終慘被木馬屠城,成為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小時候對這個故事極為著迷——英雄、海站、巨大木馬,奇幻戰爭。後來讀到歷史上真有特洛伊城時,才明白得到書寫歷史的權利有多重要。

這座雕像是快樂的酒神,舒爽地享受人生。

至於這座只剩軀幹的英雄石雕,被視為鎮館之寶,是米開朗基羅臨摹的對象,雕像雖然殘缺,但肌肉線條和扭轉的姿態栩栩如生,線條分明的腹肌非常誘人,這座來自古希臘的作品與現代審美無違和,令駐足欣賞的人流連忘返。

我最喜歡的是裝飾柱子上的大理石面具,那張嘴簡直就像真理之口,驚訝得不得了。真理之口也是令我著迷的古羅馬遺物之一,據說說謊的人把手放進嘴裡就會被咬掉,這種獵奇的傳說真是太美妙了。此趟旅程無緣將手探進真理之口試試自己的人品,見到這滑稽的面具也很好。

博物館建築相當華麗,不只廊道兩側佈置各式藝術品,屋頂也裝飾著浮雕與壁畫。一系列的掛毯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這幅訴說耶穌復活的故事,我並非天主教徒,無法被情節震撼,只對編織的細緻度感到佩服。

結束了博物館的參觀後,接著進入西斯汀禮拜堂。西斯廷禮拜堂的地板簡直以朝聖人群修葺而成,聖經故事與各式宗教畫搭將空間凝結成神聖的形狀,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在頭頂莊嚴羅列,親眼見到創世紀、亞當與夏娃,群眾興奮的絮語瀰漫,教徒、異教徒、無神論者、多神論者,都仰起頭來,藝術之神將垂憐的手伸進了世人的煩惱與焦慮之中,鉅細畢舉地安撫了浮生紛擾。

米開朗基羅雖是雕刻家,溼壁畫也沒令世人失望,仰望大師傑作,色彩極美、人物栩栩如生、而高超的透視感更是讓人產生畫中人物躍然而出的錯覺。難以想像獨自一人躺在鷹架上一筆一畫勾勒出這座神的宇宙,超然入聖的藝術造詣令人屏息,而祭壇後方另一幅作品「最後的審判」更是氣勢浩蕩。短時間內看見兩幅在美術課堂中不斷被追捧的傑作,頓覺聖潔光輝,靈魂在藝術的洗禮下變得閃閃發光。

帶著米開朗基羅的餘蔭,繼續參觀大教堂。此刻的靈魂已經拉滿弓,無法再以言語描述更多感動,教堂最深處正在進行一場彌撒,我聽不懂義大利語,只好無聲地在教堂中閒逛,如果我是巨人,一定會把這座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帶回家,牆柱梁頂無處不奢華,巨大的教宗雕像底下躺著教宗遺體,金銀寶石華麗地將教堂裝飾的仿若天堂。人類畢竟是感官動物,看了那麼多網路上的照片與文字敘述,唯有置身於此才真正感覺震撼。此趟旅行前有位朋友試著向我推薦梵蒂岡的行程,卻說不出什麼強而有力的理由,現在總算明白他了。希望所有的朋友都能來這裡看一看,太震撼了,除此之外再沒有更好的句子來說服你們。

這就是旅遊的樂趣,被已知的事物再次感動。

離開大教堂前必須再看一眼米開朗基羅的雕刻作品——聖殤。現場的氛圍實在太美了,精瘦的耶穌太好看了,我和其他信徒一樣站在玻璃窗外看了好久。希望下輩子能當米開朗基羅,創作緩慢而堅定,備受貴族眷顧。

踏出教堂後日光傾城,廣場上的郵政車已經停止服務,可惜無法體驗迷你國家獨立的郵政系統,忽然間下起了一場短暫陣雨,廣場的人紛紛跑了起來。我坐在迴廊的階梯上看雨水灑過的梵蒂岡很快又放晴,噴泉的水在斜陽中閃閃發光。旅途中時常自覺渺小,在大峽谷、在聖母峰、在金字塔、在帝國大廈,巨大令人敬畏,來自體積的較量;在梵蒂岡,非常初次感受到自我質量的渺小,像一粒原子遇見一顆星球,在不朽與偉大的靈魂前俯首稱臣。願這座聖城能繼續屹立千年,祝願星球上每一個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