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看透徹也好、看不明白也罷,Tate Modern為寂寥靈魂們點亮的暖燈

關館前最後一刻走出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抬頭想再看這棟每年吸引超過五百萬人次前來的人氣博物館最後一眼,才發現頂樓在暗夜中亮起了這麼一行字 :
TATE MODERN – FREE AND OPEN TO ALL

一處歡迎所有人隨意走進的博物館、一幢撩撥了無數倫敦人腦海深處火花的聖殿。

泰特系列美術館是近年來風靡倫敦的新興美術館家族,全英國共有四位成員,分別是位於倫敦的泰特英國美術館(Tate Britain)與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位於西南方的泰特聖艾富斯美術館(Tate St Ives),以及位於北方的泰特利物浦(Tate Liverpool),其中最熱門的非泰特現代美術館莫屬。

泰特現代美術館確實有許多得天獨厚的條件,由廢棄發電廠改建而成充滿現代感的極高挑空間,位於鼎鼎有名的泰晤士河畔、隔著千禧橋與名列歐洲必去十大教堂的聖保羅大教堂遙遙相望,但是它最吸引人的一點,在於它雖以浩繁而精采的館藏揚名、但館中許多常態展卻是免費開放的。

藝術、本來就不該是關上大門孤芳自賞的一門學問。

但能做到像泰特現代美術館這樣敞開大門,堅持每個展廳各自展出著風格大相逕庭的藝術品、吸引著形形色色的朝聖者佇立在不同藝術品前欣賞,絕對是另一門更高深的學問。

泰特現代美術館前館長尼可拉斯‧賽羅塔在《珍愛博物館》一書的前言中寫道:

當我站在一間展覽室,眼前面對的是一座西元前五世紀的雕像、一幅五百年前的畫作,或是某位在世的藝術家的影像裝置作品,我感受到那個共享空間中作品的形式與重量、畫布上奔放的色彩、畫筆的筆觸,或是那張紙上線條的輪廓。

這些,都是另一個人創造的作品,記錄了他/她對世界的感知或感動,也記錄了他/她的信念……細細觀察,偶爾甚至還可能把展物拿在手中那種經歷,只能意會,無法言傳,是觸覺與空間的感知。

我們透過另一個有創造力的人類的視野,擺置自己於時空當中。一一加累,博物館提供了大大小小成千上萬個剎那間的領悟。

有人在說著話,有人在聆聽著,就算各自領悟不同又何妨?

今日館內有處展區,正是以數位媒體的型態紀錄了來自各界藝術家的喃喃自語,隨著燈片轉換、不停的對話著,是我最喜歡的展區之一。

每個人對於白紙上一黑點的解讀都能不盡相同,何況是那些藏地在書畫雕塑線條色彩背後的創作者思想?但幾層樓走下來,這間博物館最深深觸動我的概念,是那些絡繹不絕的人潮,在各處藝術品面前,那樣自在、自我的沉浸在自己與藝術品的交流姿態。

我其實不是一個用功的欣賞者,常常沒有耐心先去一一閱讀藝術品旁說明牌小字、了解背後藝術家的靈感來源、創作手法,以及背後的故事;我偏好照著自己的步伐前進、以幾近走馬看花的速度穿梭在展品間,直到有一眼看中就喜愛的藝術品、才會停下腳步站在它面前對望,想要對它有更多了解。

而這間博物館似乎有一種魅力,讓欣賞藝術品這個行為、在洶湧的人潮中,依然可以成為欣賞者與藝術品間很親密的個人時光,互不打擾、各自安好。

就算館方曾經、正在,未來也可能為此付出不少難以計算的高昂代價。

2020年剛開始,就在我抵達前兩周,一幅價值近八億台幣的畢卡索油畫,就傳出在展出期間遭人撕破的壞消息,雖然20歲的破壞者當場落網並且被控告刑事毀壞,但始終動機未明。

但這並不是史上第一起發生在這裡的犯罪事件,回溯到2012年時,一名波蘭藝術家也曾為了向大眾宣揚自己所創立的藝術運動,以塗鴉的方式破壞館中展出的羅斯科巨幅無框油畫,雖然遭逮捕並被判入獄兩年,但是館方卻得付出超過一年時間才修復了這一幅抽象畫作。

即使遭遇過如此令人痛心疾首的破壞,但是泰特現代美術館依然無懼,也沒有因此關上心門。

館方費時修復後重新高掛回展間,並且仍舊以開放的胸襟、歡迎倫敦人與遊客如我,免費也免去任何規範的走進去,站在這些藝術家們的肩膀上、去聆聽他們所述說著不同的創作故事。

尼可拉斯‧賽羅塔認為,在二十一世紀,最棒的博物館,會創造出對話、辯論和想法交流的空間,同時也會創造出指引交流的空間。

再不起眼的花的搖曳,也能牽動我們內心深處最深刻的思緒。

泰特現代美術館,確實成為了這樣一處所在,為了無數的現代人在千萬分之一被那微小藝術花火所觸動的可能,屹立在泰晤士河畔旁,伴隨這條英格蘭最長的河流,守護著無數藝術家窮盡畢生感知所留下的心血結晶,等待下一個知音人與它們在此相遇、將未完的對話繼續進行下去。

Tate Modern

https://www.tate.org.uk/visit/tate-modern

Bankside, London SE1 9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