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粒|孤寂纏塵—吳哥遺跡塔普倫寺 Ta Prohm

吳哥王朝龐大的遺跡群,除了萬人空巷的吳哥寺(Angkor Wat)和吳哥城(Angkor Thom)之外,另外還有多處不同用途、隨著國勢強盛而增建的建築遺跡,其中位於吳哥城南門外的遺跡群之一的塔普倫寺(Ta Prohm)為國王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約1181~1220年)1186年為紀念其母親所修建的寺廟,主神為智慧女神(Prajnaparamita),般若波羅蜜多的化身。由文獻碑文得知塔普倫寺原名應為Rajavihara,意思是「皇家僧院」,除了是座寺廟同時也是佛學院,曾經有高級祭司、舞者和行政人員等超過萬名人員在寺中生活。

然而數百年的光陰流逝,過往光景早已無從追朔,剩下的是斷壁殘垣與巨大的木棉樹與絞殺榕幾百年來幽靜的吞噬盤踞,形成了巨木與石寺共存充滿魔性的畫面,看似孤寂卻充滿生命力,現場真的蠻壯觀的,攀爬的樹根看起來就像是有意識的在包圍建築,後又因知名電影的拍攝場景而成為遊客拍照朝聖的景點。

塔普倫寺的自然損毀程度頗為嚴重,但深入石寺毛細的樹木已經和脆弱的建築融為一體,要是強將附著的樹根移除恐怕原有的建築體也已經支撐不了,所以負責修復的團隊決定保留盤纏的樹根,保留了被發掘之實的樣貌,增添了一些探險氛圍,反而成為了塔普倫寺與眾不同的特色。緣起緣滅,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對時間和歷史的誠實,換個角度想想,寺廟或許將會毀壞,但樹卻能繼續生長,也是一種新生,或許滿一千年的那天,這些樹木能得道成佛也說不定。也因為沒有刻意修復建築主體,所以塔普倫寺還是有機會隨時坍塌,參觀時切記要跟著木棧板路線,以免對遺跡或自身造成傷害。

因為先前已經去過了以印度教為主的吳哥寺和以佛教為主的巴揚寺,所以基本上都能分辨塔普倫的建築形式和幾個簡單的雕刻意義,除了常見的印度教神祇、神獸、仙女阿帕沙拉等等,在塔普倫寺同樣可以看到在毀佛行動中被毀的佛像和被盜竊的痕跡,尤其是中央佛塔的部分,原本鑲滿珠寶的牆面,現在也徒留一顆顆的孔洞。

目前遊覽吳哥遺跡的熱門行程大致上分為以吳哥寺和吳哥城為主要範圍的「小圈」行程、車程較遠,但還算是在吳哥城外圍的「大圈」行程和建議搭乘汽車的外圍行程,基本上路線和想參觀的景點在範圍內都可以客製安排,我們選擇的是小圈行程外加塔普倫寺,從凌晨五點黑漆漆的在吳哥寺看日出到最後在塔普倫將近十個小時的行程,本來跟司機說最後想去巴肯寺(Phnom Bakheng)看日落,司機笑笑的說:「你確定有辦法撐到那時候?」,事實證明他是對的,烈日曝曬之下我早已虛脫,所以就在塔普倫寺結束這一回合,回飯店的路途上司機帶著飢腸轆轆的我們去吃超好吃的法國麵包三明治,整趟旅程下來只有滿分推薦我們這次可愛的司機,很貼心的會提醒建議我們最適合的安排,而且總是帶著靦腆的笑容,其實我們在暹粒遇到的每個當地人幾乎都是非常的親切,比起繁忙的首都城市金邊,更推薦暹粒舒服的古城步調。

另外,吳哥遺跡的門票使用通行證的方式,分一天票、三天票、七天票,需要本人前往購票,不接受代購,票券上會印上照片以方便驗票,建議在預計使用票券的前一天下午四點之後先去買票,這樣可以不用驗票先偷跑去看日落,隔天再全天使用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