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我是十足吃貨,拜訪景點都只是每餐之間的歇息片刻。寧可花錢吃多一點,畢竟行李有重量限制乘客沒有。為了最少化行李的重量,旅行紀念品漸漸的被茶與當地的調味料取代,就像是旅程的回憶與故事都被濃縮成高湯粉,回國後用精華沖泡整鍋回憶,人人都能分一杯,經濟又實惠。
這次緊湊的兩週環台旅程,帶著初次返台的旅伴來到我熟悉的花蓮,透過當地朋友推薦來到珈藍可廚坊。座落於美崙山低矮巷弄內的屋房,尋找門牌在門口徘徊一陣才找到。窗框和阿嬤家是同樣式,菜園卻是奢華地一直延綿到更遠的山坡上,靜謐地用餐氛圍棒極了。
廚坊主人Sofia熱情招呼我們享用當季的柿子等水果後,就回廚房繼續張羅備料,搭配冰涼的蝶豆花鳳梨小米酒,今年的冬天冷得慢,這飲品用看的就涼快了起來。但珈藍可卻不是等著飯來張口的餐館,布農族Sofia和另一位廚坊主人阿美族Monica,隨季節微調的食材而變換菜色,也接受指定想嚐鮮的奇怪菜式。由食材種類說起,邊閒聊邊帶著我們料理原民佳餚。
新鮮的月桃葉是各族群常見的食材。在爐火上烤到稍微捲曲軟化,裹著一層蠟質的大片綠葉隨著火烤燻出清淡香氣,折成信封狀填入糯米,放到熱汽蒸騰的鍋內將香氣悶入飯中。煮飯一直是我們文化中備餐的第一件事,是無論菜燒得夠不夠,最終還是有香噴米飯裹腹的保證。
涼菜不怕放涼,於是接著料理涼拌。沙拉是無火烹飪,吃新鮮玩口感嚐調味。對我而言是聽覺取勝,聽多少層次口感組合。有著浪漫名字的「情人的眼淚」常被誤以為是海草,實為陸生的藍綠藻,只有大雨後才會出現在岩石的美食。透明帶有茶葉綠,片狀膠質特有脆度,類似木耳的口感因而也稱為地木耳。切碎刺蔥是涼拌菜的低音部,內斂的拌入情人眼淚,切絲的胡蘿蔔、洋蔥、黃瓜鮮脆在口中喀喳作響。
在料理教學同時,Sofia流利地在中英語轉換,誰家醃的鹹豬肉和那天誰帶來的飛魚或誰家山菜。集合族群精神和巷弄平房的敦親,食是文化的集合,也是合作奉獻的慶祝。
這阿美族語稱作席烙的生豬肉是招待貴賓的佳餚,在開始烹飪前Sofia切下一塊讓我們嘗鮮,豬肉長得跟新鮮的無異,要嚥下需要些微的勇氣,值得嘗試的豐富滋味。
有著優雅曲線的瓦氏鳳尾蕨與醃肉一起快炒,炒鹹肉不需額外的鹽調味,兩三根辣椒炒的香氣逼人。但阿美族是出名的能吃苦,這道鳳尾蕨炒鹹肉讓我只能聞著香氣將其拌飯又挑出,若喜歡苦菜,脆口的莖葉與鹹香豬肉確實很搭。
下一道菜雖然不是阿美族料理,但因為簡單美味而具有家常菜象徵,適合作為認識這塊鄉土的入門菜:三杯雞。爆香薑與蒜片(當然還要更多辣椒),倒入三杯:一杯米酒、一杯醬油、與一杯麻油,一把九層塔加入後,這香氣是巷口玩耍的孩子們該回家的信號彈。珈藍可精選食材新鮮當季,今天的放山雞加了好幾次水才被我們煮熟,一點糖平衡鹹味,是出國生活招呼客人時,餐桌上最受歡迎的下飯菜。
野菜湯絕對是每次到花蓮吃阿美族料理最重要的一環,被戲稱為四菜一湯甚至八菜一湯,是族人完美運用野菜的樸實菜式,隨機組合每次都有不同風味。一鍋煮進甘苦嚐盡,每一口都是滋味的交替,以鹽漬魚作為鹹味與鮮味,在看似單調的野菜湯中吃到鮮甜與苦勁回甘。
整堂課下來因為我們堅持每道加入辣椒,被這辣油煙嗆得笑得。電鍋跳起,打開鍋蓋竄出的月桃香趕走辣氣。飯後甜點是糖漬洛神花,鮮紅又堅挺的花萼,酸甜解膩。我們一旁開玩笑地騙旅伴是雞冠,在台灣十天見了那麼多怪奇食材後竟也信了。
這頓原民風味餐是居家樸實,而非慶典般鋪張。關於如何善用野生素材,以葉盛食,以鹽存糧。餐桌上笑著這菜多苦,我們滿足於自己的創造,沒人會抱怨這頓飯不美味。花蓮依山傍海,關於味覺的地理記憶,我想來自海風的鹹味和野菜的苦,將成為今日起對這塊土地的聯想。
Facebook 預定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