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S11,尋找一個詞形容香港

重新踏上香港這既國際化又富本土風味的城市,已經是距上次三年後的事了。第一次到達香港時,短短八小時的轉機layover,拿著證件排在人潮裡,海關問到下段班機是否來得及時,我匆匆地說聲我出去看看就回來!也就被放行通過。那天我趕緊當上機場快線直奔九龍,像沖碗方便麵的心態,草率地在這趟旅行多往一個城市插旗,維多利亞港夜景與看得懂卻不得其意的中文菜單,帶著一肚子的煲飯回到機場接續飛往曼谷轉機。

而後對香港的印象在不同形式的旅行中拼湊,總是前往香港待數天後轉機到其他國家,只因為香港出發的班次又多又相對便宜。一直是飛往香港的廉價航空首選的HK express,現在更有與花蓮機場連接的班次,總算安排了一趟專屬香港的六天旅行,見見當地的朋友。

某次由當地朋友的帶領下得知,若不是像上次八小時插旗的匆忙,其實搭乘巴士進城是經濟實惠的選擇。40港幣足足比機場快線便宜了$75,巴士上不僅有wifi,雙層巴士俯瞰沿路的山與港景致。

城巴(citybus)行經昂船洲大橋,目前只有四個路線的城巴會駛經。該橋跨越藍巴勒海峽,連接起昂船洲和青衣島東南角的9號貨櫃碼頭。排列的高低不一的貨櫃,顏色雜卻不亂,像是音響會隨歌曲挑動的顯示方格,隨著巴士的前進,譜出這個城市的序章。與時常刷過車窗外的看似複製貼上的高樓,這若不是想要塞好塞滿塞整齊的強迫症者天堂,就是密集恐懼症者的地獄。

食咗飯未? 香港人道地的一句招呼語,不同方言,但跟台灣招呼的呷飽未有相似的溫度。跟著當地老友,一天吃三餐都不夠,甚至不需安排行程,走到哪自然會由鼻子帶領尋獲美食。

這天我一個人背著登山包跟隨嗅覺與聽覺的帶領,擠進門口由透明塑膠布當作門簾的茶餐廳,經典的亮橘快餐桌分割空間,小圓桌卻分配了四張椅子。身為隻身用餐的外國人,我觀察著人們膝蓋間微妙的距離,毫無依靠的背部正尷尬的調整高度配合餐桌,他們毫無交談低頭用餐,這個餐廳高朋滿座卻不嘈雜。而這時我的圓桌對面也來了另一位先生,我理解了,其他人與我一樣,只是滿屋的陌生人被有限的空間隨機分配,一場短暫的快速配對約會。

由於用餐時間,座位非常搶手,翻桌率很高。服務人員互相呼喊支配,而又立刻轉換不是很流利的普通話說服我點超值午餐,同時我回憶起每次在香港用餐,沒吃完前手都不敢離開餐盤,深怕一個不留意就會被收拾。

當地朋友告訴我,在餐廳裡提供茶和一個空碗,是要給人用茶清洗餐具的。茶特別的濃厚,另會附一壺水自行調整口味。

逐漸式微的大牌檔文化仍能在例如灣仔或中環等地的熟食中心窺見,複合店家集中在大廈二樓,如果不是當地人帶路或許在擁擠的香港大樓中,即使有招牌也會埋沒在那無數密集的招牌中。座位的劃分並不特別仔細,朋友帶著我們坐下,向大姐們熱絡的嬉鬧幾句,鹹蛋蒸肉餅是必點的港式美味。

除了傳統的經典美味,在這寸土寸金的城市,擁有一個負擔得起的棲身之地已經不容易,開業的餐廳招牌琳瑯滿目,填滿那些密集窗戶間僅剩空白。有另一部分的店家則選擇低調地藏身在偽裝商店之中,掛著羊頭賣狗肉。

一間開鎖配匙店到了晚上仍亮著展示燈管,而在其中一個鑰匙櫃的下方,按下機關,自動門滑開音樂傾瀉而出。

位於上環的磅太太是餐酒小館,行前做功課查到的是印鑑店,似乎頗具巧思的偶爾改裝,找到時變身鎖點,不只hidden,裡面的設計也不落俗套,拼字版菜單、發光的體操拉環照明,深夜時段還會改變顏色。餐點的盛裝也非常講究,是IG指數蠻高的店。

另外一家位於西營盤站附近的乒乓城也是磅太太的姊妹店,相似的概念亮著紅燈的破舊門面,只用中文字體營造康樂活動中心的氛圍,若是沒有事先知道,大概也只能在剛好需要買球拍時才會誤闖。

縱使有意低調,但早就在香港有著極響的名號,這天週末裡面早已擠滿了酒客,酒櫃上閃著霓虹燈標語,大夥兒聚集在乒乓城當然是為了「鍛鍊身體」囉!如果沒有訂位,平常可是一位難求的。

香港島的日與夜有不同的氣味,白天是高密度的餐館快炒或燉煮氣味夾則著汽車廢氣,而天黑後那些打扮正式的辦公族下班後,各種香水像下班更衣一噴即變裝,全部湧進港鐵或是街道上。入夜的香港各色燈亮起,那成千上萬密集的窗們全成了家電行櫥窗排得整齊的電視,上演著不同戲碼。有時候住家間距離太近,不小心瞥見鄰居生活的片段讓我想到希區考克的「後窗」。

白天的香港,除了茶樓茶餐廳牛腩外也有藝文風光,逛逛PMQ元創方及附近二手古物店挖寶,街角遇見塗鴉藝術。幾次對香港的形容詞翻尋,從服務業的兇狠、高大壓迫的密集住宅區、和極具風味(有時甚至重油重鹹)的菜餚風格,總覺得找到的詞都無法切中我那一點都不負面的感受。

透過帶著糖果手機S11旅行隨拍,總是在狹小的空間中欲將群叢的背景都容納,前後120度廣角鏡頭在香港更是發揮長才。讓我在城巴中也能瞬間擷取移動風景。當我多花幾次的拜訪這個城市,越待越長的假期,捨棄負面的壓迫密集形容,找到了一個更精準的「濃」字取代。

此文章所有照片皆由糖果手機S11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