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邊,對多數旅行者來說,是個又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相較吳哥窟歷經千年風霜的雄偉和神秘,旅行者只是金邊匆匆的過客,他們往往以吳哥窟為終點,到金邊轉機走馬看花。
曾經短居金邊一陣子的我,終於能放下旅遊書、放下趕時間的包袱,循著金邊人的腳步探索,原來金邊是個文化大熔爐,她是柬埔寨眾多種族的人、柬埔寨華人、派駐工作的外國人,共同經歷生活、追隨信仰的日常。
柬埔寨金邊的塔子山佛寺(watphnom )是當地人信仰的中心。
我也不例外,總在假日節慶就到塔子山學著當個金邊人,據說金邊這個城市就是由塔子山為核心,逐漸發展成今天的金邊,它是金邊的起源、是金邊人們的聚集地。
柬埔寨是個佛教國家,高達九成的人都信奉佛教,所以不意外地,塔子山有好幾個佛堂,不論室內或室外多數是柬埔寨人參拜的各種佛像,也有一個總擠滿柬埔寨華人的佛堂。雖然總是搞不清楚哪佛是哪佛,但總能從跪坐地上、緊閉雙眼、雙手合十、嘴裡唸唸有詞的人們身上,感受到那份執著和虔誠。
或許對金邊來說,我也是匆匆閒晃過客中的一個瞬間,縱使是為了乘涼休息而在佛前隨地而坐,但從佛像祥和表情和涅槃姿勢、當地人的念念有詞中、還有總在佛前優雅懶散的橘貓,都能在烈日的金邊午後得到一點心靈洗滌。可能是宗教的力量,又或者是異國的魅力吧!
柬埔寨人拜拜問神的流程特別原始可愛,用竹片做成的柬文籤詩本看起來很有味道,每張籤詩背面都有號碼。流程是這樣的:
1.拿竹片製的籤詩本,向神明拜拜請願
2.把籤詩本放在頭頂,用竹叉隨意插縫
3.翻開看看插到的那張籤詩
4.拿籤詩請現場一位像廟公的長者解籤說明,並給點捐獻
這天來剛好碰到禮佛的奏樂隊,傳統樂隊主要包含:一個鼓手、一個竹木琴手、兩個銅鼓手(銅鼓是一整組多個小鼓組成)、一個銅響板手。遊蕩在廟裡,看著大大小小的佛像、聽著傳統音樂、飄來陣陣燒香和蓮花香味。午後的陽光透過木窗照了進來,療癒了我這個熟悉的陌生人。
柬新年在四月,是柬埔寨的熱季。
縱使熱浪襲來,也敵不過柬埔寨人對塔子山廣場新年活動的熱情。像園遊會一樣,廣場上的人們早已聚集到要滿了出來,有的穿著現代日常、有的穿起傳統服飾。吃的玩的小攤販叫賣著;大風吹、矇眼打西瓜一個接一個的活動,雖然彼此不認識卻能一起叫喊著、一起歡呼;廣場也播放音樂給大家跳舞,不論是電音搖滾還是傳統柬歌,只要有音樂就能喚起柬埔寨人的跳舞基因,隨之搖擺。
漫無目的的在金邊街頭閒晃,總能體驗到足夠在地的新鮮事。
好奇的靠向路邊小販的大竹籃,一番展示後原來那些一條條的東西是竹筒飯,上面有個草做的蓋子、扒開散發椰子味道的竹子,裡面塞滿了飯和豆類。
一個阿婆在樹下擺了張鋪著大紅桌巾的桌子,原來是柬埔寨式的塔羅牌,阿婆看起來還真有點女巫的樣子。
街頭四處都有現榨甘蔗汁,老闆手動抽皮條啟動了轟轟作響的榨汁機,抓了幾支甘蔗塞進傳統榨汁機、再反覆第二輪壓榨、隨手塞了幾顆金桔進去,這些天然水份順著榨汁機旁邊的管子流到小容器、老闆娘俐落地撈起甘蔗汁裝進滿滿冰塊的外帶杯,很快就迎來了一杯金邊午後清涼的鮮榨甘蔗汁佐金桔,雖然常在路邊看到有人用電鋸切著冰塊是這杯清涼消暑的起源,但這就是金邊人或說柬埔寨人的日常。
相較起來,柬埔寨人許多過得并不是太富裕,即使工作五年、英文很溜的外商公司員工、下班還去上課,一個月幾百美金的薪水,已經是許多人鄉村人們不敢言的夢想。但他們還是在自己的時區,追求一些成長、一點平靜。但願拜佛、跳舞、路邊攤永遠持續著,因為這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