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在台北,如果真有那麼一點空閒時間,我習慣往後火車站或是龍山寺走,那是一個你看得見城市的過去與現代的地方,少了一些多螢幕的生活型態,更多的是在地的吆喝、街頭巷口的摩肩擦踵;而到了一個新的城市,因為出差的緣故、最常在機場與旅館兩點一線間穿梭,少了些機會找到屬於當地的街區、也往往不容易真正看見這個城市的面容。
幾次造訪北京期間,最常在大廈林立的三環之內看見城市亮麗的一面,有國貿的璀璨、大褲衩般的央視大樓,有著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其間夾著古時政治中心的巍峨面貌,古今之間承接著一股昇平之氣;然而,在這些大時代的標誌外,我更傾心於胡同那質樸簡單的氣息。
胡同算是老北京在地的標誌,與新建的大廈們參差落在二環內,一開始來到這裡的遊客,大多往南鑼鼓巷走,裡頭不乏各種胡同改造具有文藝範兒的店,你可以看見胡同改造的星巴克,可以走過饒富趣味的藝品店,也能看到在路旁推著單車賣糖葫蘆的小販,但更多時候、在南鑼鼓巷看見的,是外地遊客絡繹不絕的身影。
比起南鑼,我更推薦在百公尺之遙的北鑼鼓巷走走,撇除在網路上海量的資訊,各種胡同名稱讓人眼花撩亂,我倒喜歡在這些民居間把導航關了,北鑼鼓巷中有著不期而遇的小店面,整體遊人密度也低一些,少的是商業化、多得是悠遊的空氣,只要放開心思隨意自在地穿梭著,你偶爾會瞥見民居的門口半掩著門、裏頭有野貓巡視,偶爾能看見拉張凳子在旁午覺的在地居民,對於遊客已能養成視而不見的特殊能力,偶爾你也能在一個小店中找到一整個午後的舒適——這些毫不特出的景象,正是胡同最讓我著迷之處。
在這些巷弄裏頭,不必刻意尋找,也不必指路張皇,可以盡情迷失、可以放縱心思地肆意逡巡。
每一次來到胡同,我都能讓自己迷路一回,不必去記什麼國子監街、楊梅竹斜街、也不必想像電影裡的百花深處是如何如何、更不要給自己放什麼文藝青年的期待,更多時候是在胡同裏頭把腦袋清空,在這些錯綜交雜的巷弄裏頭踩踏著,誤闖民居時說聲抱歉、經過午睡的人們時放輕腳步、與疲憊的眼神交會時微微頷首,時時刻刻都能靜靜地感受這盤根錯節的樓房,鎔鑄著當地人最不造作的人情。
如果可以,當如胡同裡的貓兒,冬日取暖、夏日慵懶,看時間流逝、陪著日光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