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就是巴黎早期的樣子,那時候我們很窮,也很幸福。」著名作家歐納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在早期的作品「流動的盛宴」裡面有提過,於1920年代,他和妻子在巴黎棲息的日子非常窮困,但卻是一生最幸福的時刻。當時,他在巴黎唯一一家售賣英文書籍的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 Company,遇到法蘭西斯・費茲傑羅(Francis Fitzgerald),相星相惜成為好友。
這間看似平凡的書店,背後有個溫暖的故事。莎士比亞書店建於1951年,老闆是一位名叫喬治・為特曼(George Whitman)的美國人。書店位於拉丁區,在聖母大教堂的斜對面。這個書店分為兩層,樓下為書店;樓上則為圖書館。當時的巴黎,聚集著多為才華洋溢但窮困的作家。因此為特曼先生在二樓放有簡單的床鋪,成為了這些無家可歸的窮困作家暫時的棲息地。
在莎士比亞書店借書,需要交上保證金,以確保借書的人會準時歸還。當時,老闆知道海明威沒有錢,並告訴他不需要繳保證金,讓他可以隨意借出店裡的書籍。海明威成名後,莎士比亞書店名聲大噪。從此,來到巴黎的遊客都必須到此一遊。
除了海明威的原因,許多有名的電影,如《愛在日落巴黎時》、《午夜巴黎》都在此拍攝。2013年,長榮航空和金城武合作的宣傳廣告也在此取景。
書店的內部大部分都保留著原來的樣子。讓人彷彿能體會到50年代書店的模樣。
二樓擺放著一台古老的鋼琴。來到的人們可以安靜地在這角落,用音樂抒發自己的情緒。
書店在二戰的時候被迫關閉了好一段時間。之後再開幕時候,魏特曼先生已經不在了。新的書店主人決定把旁邊的位置買了起來,改造成咖啡館,讓來到書店的人們可以一邊享受巴黎的咖啡香氣,一邊靜靜閱讀書籍。
因書店就塞納河畔,從書店走出來,沿著河畔能夠看到這些就是書攤。書攤擺放著許多的二、三手書籍。喜歡收藏書籍的朋友絕對能在這裡尋到寶藏。
美麗的巴黎,不只是法國人的故鄉,在二戰時期更是多國作家的棲息地。莎士比亞書店,是五零年代文藝青年的避難所和烏托邦,更是紀念傳揚英文文化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