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踏上菲律賓馬尼拉的旅程之前,我對這個城市擁有的是一種模糊而充滿好奇的期待。馬尼拉,一個歷史與現代交織的城市,它的每一條街道都彷彿在講述著一段故事,每一個角落都散發著不同的氣息。
菲律賓的大馬尼拉 Metro Manila 首都生活圈是由16個衛星城市組成,馬尼拉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匯聚多個不同城市於一身的大都會,有現代先進的高樓與購物商場林立的新興規劃城市。也有成千上萬居民長年生活的舊城市區域,更有古色古香的西班牙殖民歷史時期留下的歐式建築遺跡,馬尼拉 Manila 那份歷史與現代交織、東西與西方融合的精彩,讓他成為充滿生命力的文化大熔爐。
我們在馬尼拉的探索,就從城墻內開始。馬尼拉必去的旅遊景點-王城區(Intramuros),拉丁文的意思就是城牆內,因為它是400年前西班牙殖民時期,西班牙人建造的政治和軍事基地,王城區長達4到5公里、高約6.7公尺的石製城牆內,除了護城河、大砲、壁壘等其他防禦建外,還有古老壯觀、莊嚴優美的歐式風格教堂,其中聖奧古斯丁教堂和馬尼拉大教堂就是最著名的兩座教堂。
聖奧古斯丁教堂 (San Agustin Church)
聖奧古斯丁教堂是被認為為是亞洲現存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同時也是菲律賓最古老的建築物,這座教堂於199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聖奧古斯丁教堂在西班牙殖民時期,曾經是人們重要的聚會所,而現在是菲律賓人們爭相在此舉行婚禮的熱門場所。
我們造訪的當天,剛好遇到有新人正在舉行婚禮,縱使因此不能入內參觀,但我們透過微開的門縫只想偷看一眼,沒想到隨之而來的是我們口中驚呼的金碧輝煌或富麗堂皇這些高大尙的詞語,華麗的壁畫、雕像、繪畫、水晶吊燈,還有目不暇給在整個空間隨處陳列的歷史文物。
婚禮現場坐在一排排木椅前、講堂上語重心長的牧師、紅毯終點喜悅的新人,給人濃烈的溫馨與安定;還有聖奧古斯丁教堂內部360度精緻輝煌所散發的莊嚴氣息,這些美好的衝擊感受,都是旅行的意義。
馬尼拉大教堂(Manila Cathedral)
馬尼拉大教堂(Manila Cathedral)最早於1581年建立,它是天主教馬尼拉總教區的主教座堂,但隨著一次次的地震等天災、戰爭等人為因素,尤其經歷二戰後變得殘破脆弱,經歷一次又一次的重建,我們眼前看到的馬尼拉大教堂已經是重建第五次的壯觀羅馬式建築,也因他經歷過風霜,才有那份獨有的滄桑美。
進入馬尼拉大教堂,更是會為教堂內典型歐式風格的宏偉壯觀設計給震撼,像是在一個瞬間打開了任意門,直接橫跨幾千里,走進了歐洲某間教堂,教堂的彩繪玻璃窗透進了太陽光,色彩的光影變化是那麼鮮豔明顯又是那麼地細微,吸引了我就這麼靜靜地站在那裡看了好久,我就好似窗台前的貓,盯著窗外被微風吹著的樹葉就能過度過一個美好的下午。
聖地亞哥堡(Fort Santiago)
王城區有許多堡壘,而聖地牙哥堡(Fort Santiago)是其中最受歡迎、保存最為完善的堡壘之一,也因為聖地牙哥堡(Fort Santiago)曾經是西班牙軍隊的總部,因此被規劃的園區內,除了殘破的堡壘與城牆,那些曾經用來關押囚犯的監獄和地牢,也是遊客們戰戰兢兢前往探訪景點,在這裡或許某些遊客會在心底激起一些漣漪,但那些都是歷史留下的記憶和痕跡。
卡撒馬尼拉博物館 (Casa Manila)
卡撒馬尼拉博物館 (Casa Manila)這座博物館座落在王城區最熱鬧的主街區域內,周邊有許多精緻小店,可以喝喝咖啡、或菲律賓當地獨有的黃芒果果汁,也有熱鬧的週末市集。
這座博物館其實是重現了西班牙殖民時期,上流家庭的房子和生活風貌,各種西班牙殖民時期帶來古典歐式風格家具、藝術品和其他文物。
然而有些傢俱、藝術品甚至神祇,卻同時又有中華文化的東方影子。馬尼拉,或者說菲律賓,在時間的洪流裡,融合了最原始的自己、西方文化以及鄰近的中華文化,造就今日迷人的她。
步行到各個景點的時間大約都在10~15分鐘內,我喜歡用每一個腳步,慢慢品嚐和探索一個城市的每個細節和韻味。當然王城區內也有許多人力三輪車、馬車可以供遊客搭乘,車伕也會順道介紹各個景點的歷史故事。
這是馬尼拉最古老的區域,走在這裡,就像是時光倒流,回到了西班牙殖民時期。經過古老的城牆、走過悠久的石砌道路、參觀充滿時代感的博物館,美麗又洗滌心靈的大教堂,那些經歷了數百年風霜的建築,每一步都讓人感受到歷史的厚重。
在這裡漫步,我仿佛能聽到過去的回聲,感受到歷史人物或市井小民的喜怒哀樂,深深感受到這片土地豐富的歷史與人文,有的那麼優美,有些又是歷史的悲與痕跡。
而我們下榻住宿的區域,正是非常不像典型菲律賓的 BGC (Bonifacio Global City) 商業特區,這裡是馬尼拉現代化面貌的所在,可以說是馬尼拉的信義區,但馬尼拉的 BGC 特區相比於馬尼拉的其他區域,那個過分衝突的現代化、西化、科技、甚至未來感,已經不是信義區能夠比擬的了。
高聳的摩天大樓、時尚的購物中心、藝術裝置隨處可見,這裡是年輕人的天堂,每到週末就會聚集許多的年輕人在此享受著這個特立獨行、五光十色的現代時尚大城市。BGC 特區的商業區以 High Street 為核心,許多名牌精品與時尚潮流品牌的商店、各種高級餐廳、異國餐廳、咖啡廳、大型購物中心,沿著 High Street 盡情的展現馬尼拉現代化、經濟力的一面。
BGC 特區除了是各國大型外商集團與金融公司的總部大樓聚集地,有著許多玻璃帷幕的摩天商辦大樓林麗,還有僻靜的高級住宅。這裡更是馬尼拉最多外國人居住的區域,四周公園綠地環繞、寵物友善、浪貓都被照顧得很好,多數的超市、商店、餐廳都歡迎寵物進入,好似一座作家筆下的夢想烏托邦,眼睜睜地就佇立在馬尼拉這個灰煙瀰漫、混亂吵雜風格的典型東南亞城市裡。BGC 特區讓人看到了馬尼拉不斷前進的腳步,也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無限的可能性。
曾經為美國軍方重要基地的菲律賓,在城市的底蘊中,有著熱情奔放的濃濃美式文化,四處都有美式餐廳、各種品牌的美式速食店,我們也吃了好多家美式餐廳。這天當地友人帶我們到馬卡蒂區邊緣,酒吧和背包客旅店林立的紅燈區。一到 Filling Station Bar and Cafe 餐廳門口,就能透過清澈的玻璃窗,看見店內佈置滿滿 50~60 年代的美式風格物品,大到經典的古董車、滑翔飛機、電話亭,各種那個時代的海報、廣告傳單、老式點唱機,還有各種真人大小的各式超人等等,整間店沒有留任何一點空白。
與其說是美式餐廳,不如說它是菲化美式文化的舞台,不愛吃美式食物的我,卻深深為這家餐廳著迷。因為這裡除了典型的漢堡薯條這種美式食物,這裡有些美式餐點也帶有著菲律賓特色的在地化。最令我著迷的,是扮演貓王的現場歌手持續不間斷地演唱著一首首貓王的經典歌曲,每個座位都能看到天花板懸著的電視播放著貓王當年代的真實影視畫面。現場貓王歌手和扮演美式經典的鬼娃恰吉,還會在整個餐廳走動,到每個桌前互動、唱歌、嚇人、拍照。
服務生們個個都精心裝扮,身穿50年代風格的衣著,尤其代表著當代自由意志、反對權威的社會風氣,女生們經典的縮腰連身迷你裙、短短的裙擺向外奔放,裙裝大膽的用色和設計、展現自我曲線的穿衣風格,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而看似奔忙於點餐與送餐間的服務生們,會隨著音樂的一個切換,轉身一變突然集中到不寬敞的中央走道,這裡搖身成為他們的精彩舞台,服務生們倆倆一組,跟著一首首經典、歡快的搖擺爵士樂(Swing Jazz)歌曲,舞力全開地跳起搖擺舞 (Swing dance),突如其來的表演讓吃飯的觀眾們也一起陷入這熱鬧開心、釋放壓力的奔放舞蹈中。
在那個現場我被搖擺舞(Swing dance)的渲染力給深深吸引,回到台灣開始研究搖擺舞(Swing dance) 也報名參加了體驗課程,原來,搖擺舞(Swing dance)是一種搭配搖擺爵士樂的雙人舞、社交舞,它起源於1920 年到 1930 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在非裔美國人群體間,開始與當代的爵士音樂一起發展,為了忘掉煩惱,工作結束後人們聚在一起搖擺舞(Swing dance),成了很好的抒發管道。
走在馬尼拉的街道上,我被這裡的街景深深吸引。繁忙中帶有悠閒,現代中保留著傳統,每一幕都是一幅生動的畫面。街邊小販的叫賣聲、孩子們的笑聲,還有那不時駛過的吉普尼 (Jeepney),都讓我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獨有的魅力。
吉普尼 (Jeepney) 是菲律賓最具代表性的交通工具之一,是我在馬尼拉每天眼前呼嘯而過、很想搭搭看卻望塵莫及的遺憾。除了不被允許進入的 BGC 特區外,路上隨處可見的吉普尼 (Jeepney) 是五彩繽紛、裝飾華麗的小巴士,不僅是馬尼拉的交通脈絡,更是菲律賓文化的一部分。
每台吉普尼 (Jeepny) 似乎都是獨一無二的,除了每台的顏色不盡相同外,似乎整台車都是誰畫布,任由某個誰,恣意地妝點著每台吉普尼 (Jeepney),好像用塗鴉或妝點吉普尼 (Jeepney) 來表達某個想法,又或者人們只是放空、放手,讓吉普尼 (Jeepney) 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縱使每台吉普尼 (Jeepney) 都五彩繽紛,但埋在繽紛的車身上,寫著目的地和號碼是菲律賓人們的亂中有序。集中精神和眼力,在車水馬龍中、色彩絢爛的車身上,看清楚了這台車的資訊,就能在路邊隨手一招就上車,隨手敲擊車上金屬桿就立刻下車。下一次造訪菲律賓,我要隨手攔下一台吉普尼,無論他要去何方,如果能夠乘坐吉普尼穿梭在馬尼拉的大街小巷,肯定是會是更貼近這座城市日常生活的難忘體驗。
在馬尼拉的每一天,都是一次新的探險。從王城區的歷史遺跡到 BGC 特區的現代氣息,專屬於菲律賓的吉普尼(Jeepney)穿梭在熱鬧的市井,這座城市以她獨有的方式,展示了她的多面和魅力。馬尼拉不僅僅是一個旅行的目的地,她更是一個讓人感受到生命張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