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應該我目前看過ISSEY MIYAKE的第三場秀,相較於前面幾年來說,不同於過去繽紛撞色的活力與張力之外,個人覺得這次的秀,多了一分柔和、協調與整體的敘事感。
時裝秀一開始,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們屏息以待,一開秀透過畫匠在寬大的巨型白紙上,描繪出三個輪廓不同的平面人形,如同剪紙一般,模特兒彷彿破繭而出,邁步向前。
首先,透過黑白分明的粗線條設計,帶出極簡、剪裁俐落的風格,也是我個人特別喜歡的系列,一種從2D走向3D的感覺,也彷彿像是帶著觀眾回到設計者繪出草稿的那份初心。
安排頗具巧思的開場橋段,模特兒所展示的「BOLD FRAME A-POC」系列服裝,也同時呼應著ISSEY MIYAKE標誌性的APOC(A Piece Of Cloth)技法,衣服細節像是口袋、腰帶都像是手工描繪出來,穿過剪裁過的紙張,直接走進大家的眼中。
拿起黏土…とりどり(toridori)… 揉合黏土…こねこね(konekone)…
將它們塗抹在紙張上…ごしごし(goshigoshi)…
畫線…くっきり(kukkiri)… 剪掉它…すぱっ(Spah)…
以日語而言,日語是非常慣用狀聲詞的一種語言,經常會有一些有趣的、生動的聲音的表情來表達當下的心情與事物。此時,慢慢進入時裝秀的高潮,服裝的色調與材質面料開始顯得多元,本季的概念上,設計師近藤悟史(Satoshi Kondo)帶領著我們回溯到孩提時期,回想起孩子們小小的手,捏著黏土、塗鴉、撕剪紙張,這種原初對於手的觸感與聲響,眼睛所觀察到不同的色彩,透過「擬聲」為題,像是回到最無囿限的兒時初心、也像是「想像力是你的超能力」對於創造力的無限延伸。
當然,ISSEY MIYAKE依然保留你想看到的,一如往常,表現精湛的、高超的,對於布藝技術的掌握度,不同的編織、針織、柔墜平織的技法,都在細節上充分展現。撇去以往較為誇飾高調的剪裁與輪廓,展現出一種低調穩重、重視肌理上細節的日本職人精神。
「SHADOWING」系列當中,大色塊的圖騰運用噴墨印染技術,再經由波紋加工的蠶絲布料上,當模特兒走向前的時候,衣服隨著步伐的彈跳飛舞,也正呼應著那些關於創作時的擬聲詞,展現絕妙的韻律與節奏。
最後壓軸登場的是針織系列,本次採用較為淡雅的色彩與柔和的面料,也突顯了布料本身的溫暖質地。可以看到五名種族、身高、膚色、髮色各不相同的模特兒們穿著低彩度的顏色,從白牆中走出,五個人並未牽手,而是透過衣服來連結彼此。
相較於時裝秀以往較為硬式冷峻、面無表情的台步設計,透過比較恣意、柔軟、緩慢的肢體動作與台步,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模特兒的臉部表情也較為和緩,甚至露出了微笑與愉悅的表情。
最後ISSEY MIYAKE團隊,整體服裝的色彩轉為繽紛,透過衣袖來緊繫著彼此,形成一個不規則、流動的圓弧形,此時在攝影記者區的我,在構圖比例上稍微感到困惑,也透過視野稍微離開相機,用肉眼直接看著這樣的場景,深刻感受著整場秀的氛圍。
衣服就像是新的、不受侷限的媒介,也像是人本身延伸出來友善的另一雙手,述說著「人與人」、「人與衣服」和「人與全世界」上的理念,這些概念其實我們平常都不陌生,再次透過這樣的敘事表達,來傳達更多與世界友好的深層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