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花蓮小店散步 : 屋子裡的奇幻故事

回國後與再次離開的期間難以預知長短,既無法找份工作,也沒有辦法動用積蓄遊玩,在朋友的牽線下,我有了台北及花蓮打工換宿的選擇。大學後七年在台北的生活圈、方便又多樣的娛樂機能、相較下更有機會找到短暫兼職工作等等,怎麼看都是台北勝出!而來花蓮的致勝要件其實很單純「無法想像事情會如何發展」,因此坐上南迴列車從高雄經台東轉車來到花蓮。

火車後站開門見山,清晰的中央山脈看起來蓄著三分頭,白雲在山脊上披上墨綠。換宿的Hostel就在離車站不到十分鐘的路程,幾年不見熱情的當地友人仍然騎著機車來接送,沿著與山平行的大街,每次遇到一個岔路口,我都直盯著被屋房切成段的山景出現在每一個街尾,一股莫名的平靜與安心湧出。

打工換宿所賺的就是勞動換來的閒情,和身邊短暫遇見的旅人的故事。每天結束例行打掃後,不是帶著筆電去喜歡的咖啡店,就是跟著新朋友或房客去深掘,當年匆匆環島無法好好認識的花蓮市。

俗稱台灣後花園的花蓮不只好山好水,許多青年選擇家鄉創業造就不一樣的風景。位於超市樓上的咖啡店,若是路過那個完全沒有提示的樓梯,能夠敏感的察覺到事有蹊蹺,推開門,秘境般的尋獲寬敞空間的咖啡廳,中島長桌天花板吊掛著繡球花、尤加利葉等,如此奢侈的使用空間並不是到處都能見到。

美食好友閒時,當然不忘拍照打卡。知名的哲學議題「一棵樹在森林裡倒下」引出「存在就是被察覺到。」的理論。對照到現代文明社會有名的例子就是「若相聚沒有打卡上傳,是否聚會真的存在」的社群網站症,而我就是稍怕不被感知的輕度患者。

我使用的,是最近常看見廣告的Sugar S11四鏡手機,美味鬆餅有了專業攝影的模糊景深。

用前鏡頭與朋友的合照常常看起來臉太大,大家爭相往遠處去。但好在前鏡頭有大廣角,開啟多人自拍模式後,人景物一網打盡,再也無須爭誰要往遠處退了。

雖然Google Play應用程式一應俱全,各種美肌濾鏡讓人忘了許久不見的國小同學,S11當然也有內建美肌功能,一向耿實的我也情不自禁地撒點小謊,模糊朋友們的回憶。

在不遠處的岔路小巷轉角的老房,院子裡佈滿各式植栽,多肉、蕨類、闊葉隨意散佈。這家展示著所有讓生活更美好的物件:服飾、花草、點心。除了展示乾燥花材、和新鮮盆栽,店主人還會開工作坊邀請大家DIY居家小物,從乾燥花圈、苔球課到刺繡,不只是販售完美成品更是傳遞手作的生活理念。

博愛街一條隱身巷弄內亮起節慶般的串燈,低矮老房二樓殘壁在傍晚勾勒凹凸的天際線。去年還是老郵局宿舍廢墟的老屋群,在去年夏天的廢墟市集後有了生機。文青風文青商機,一直對文青二字感到貼標籤的冒犯,事實近年來大眾對於保護文化或者老舊建物的意識高漲,結合新興產業和保留歷史的精神造成老皮嫩肉,老屋新店如雨後春筍,宛若一陣炫風,喜愛新舊共存的尷尬場面如我,當然照單全收。

隨著店家的陸續進駐,民族風服飾店後彩色圓石浴缸轉彎後是餃子店,那個大家記憶中一定有的薄荷綠油漆窗框著咖啡店,古董傢俱和櫥櫃切滷味是眷村牛肉麵店。在窄巷裡穿越進出新開商店,與過去的時空交織穿過,想像曾經發生的故事,原本可能陰森的廢墟也繼續保留,上演新的故事。

走向與博愛街垂直的成功街上還有許多續寫的老宅故事。保留著乾洗商店和小說出租的舊招牌,是兩間咖啡店。當咖啡廳文化席捲全球時,當然最有趣的觀察莫過於,除了咖啡的口味,也喝各地生活態度。於是逛咖啡廳像是遊歷國際各個都市,你可以說他們都在賣咖啡,但又不能說他們賣的都一樣。

換宿即將一個月,而我跟海外旅行時習慣不變,總不斷照訪那些同樣的小地方期望與新的圈子連結堅實情感,又同時懊惱應該要走從未走過的路。我想來花蓮打工換宿是我近期做過最對的決定,親身見證一個城市災後迅速重整的效率,當然還有媒體渲染災情對於觀光產業的重擊。花蓮的山與海都還美,房子裡人的故事依然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