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著登山包坐火車環島 顛覆城鄉新印象

大二暑假開始,自從拿到人生第一本護照後,平均每半年就會逃離現實生活一次。到過很多城市旅行了很多方式,間接學著如何以生活取代觀光。在歐洲各國移動輪流打擾當地朋友,以家鄉伴手禮作為答謝 ; 沙發衝浪與喜愛旅行的在地人學習扮演在地人 ; 直接睡在倫敦的車站為了等第一班車。這些我視為逆境求生的鍛鍊,在文化與語言相對便利的台灣,一個倉促決定環島後,對旅程也有了極高的期許。

17天的行程不含離島,每個縣市都要踏過,打包是旅行的第一步,若是多帶了不必要的東西就會吃上十幾天的苦。

第一次需要幾乎每天不斷移動,長時間的與登山包相處,每天還得重新拿進拿出需要盥洗用具和衣物、甚至電腦,三向拉鍊在這方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和可能性。這次的打包主要攜帶夏天涼爽易乾為主,一件薄外套防曬或是到山區可以加、一件不佔空間的防風防水外套、泳衣、餐具、水壺減少飲料花費、面紙,保養品防曬、還有雖然休假旅行卻還得接案帶著的電腦,成為最重的稻草,常常換住處也不一定有盥洗用具,於是旅行裝的沐浴和洗髮餅收進內部的網狀收納袋,洗澡時也可以拆下當盥洗包方便使用。

打包的訣竅在於重量輕的卻佔空間的衣物等,放置在最底 ; 最重的電腦則放置在筆電夾層,最靠近背部的位置 ; 最上面一般都是放置常用的物品,例如雨衣、充電器、防曬、相機。如此的重量分配較不會造成重心後仰,讓背脊的壓力過大。 一個好的登山包是能夠讓整個重量分散於背部至腰部,不會讓人感覺哪裡負擔過重,因為常常需要長時間的行走跟換宿,假如一個姿勢錯誤,可能一個下午就會導致肌肉拉傷,所以打包背包可真是馬虎不得的。

這趟火車環島之旅最令我們感到驚艷的,莫過於從未造訪的雲林。

來到雲林的虎尾,這裏仍保留許多日式建築古蹟,我們先到虎尾旅遊服務處(原虎尾驛)租借腳踏車,只要一張證件就能夠租用到下班前!

前身是火車站的服務處,保留售票口和月台,完整的木造結構組合歷史,月台外是一大片的草地和糖廠火車頭。比起大部分的縣市,雲林在觀光行銷方面出乎意料的用心,索取的地圖和刊物設計精美,吉祥物也很討人喜歡。

兩個人背著登山包在虎尾驛旁的糖廠,騎著單車欣賞一棟棟已經廢棄的日式老房,看毀損坍塌的木製地板和歪斜和式拉門,想像那時屋裡透著暖黃光線該是何等幸福的景象。

比鄰的布袋戲館和雲林故事館都是必須造訪的,兩棟建築前身分別為虎尾郡役所和虎尾郡守官邸,隔著一條街相望,日治時期時郡守只需過一條街就能從官邸到辦公室,就算對布袋戲興致缺缺,若同樣是老屋迷一定會享受這裡的風光。

布袋戲館的正對面有星巴克和誠品書店。這一棟也是重要的地標古蹟之一,前身為虎尾合同廳舍如今轉變文青聚集處,當時最高的建築係用以作為派出所和消防隊駐點,觀測火警的塔樓也成為全台僅存的遺跡之一。

虎尾不僅有許多小吃美食,文化的保存和古蹟的維護令我們驚艷,騎著單車是適合瀏覽這個城市的方法,經過了不少美麗老房子。在炎炎夏日,騎了一個下午的腳踏車腰仍然挺得直直的。

在旅途中每一天的重新收拾,整理背包像整理行李箱,平放在地上一次檢閱堆疊。

登山包外型看似簡單,打開卻是有備而來,除了可拆的網狀盥洗袋外,有三個靠背內層,和許多分類實用的小口袋和固定釦帶,保持外觀簡單中性,大小得看自己的選擇,體積不會太大對於就算是嬌小的女生來講,背起來也不會壓迫。之前借過許多朋友的背包去旅行,但是收納性程度談不上很好,最主要就是少了這些小口袋,無法放置一些需要伸手可及的小東西,如晚上走路必備的小手電筒,或是零錢等雜務。 少了這些口袋,感覺就有那麼一丁點的不便,而背包客最覺得礙事的就是每當為了拿取一些小東西,便得將整個背包翻來覆去,且不見得能夠馬上找到。雖然這些靠背內層容量不大,不過對於這些文件,零錢,小物等便是提供了絕佳的收納位置。

 

17天下來,不如國外旅行重量會因為伙食和給朋友的禮物送出而減輕,也因為在台灣所以輕易地克制所有購買的慾望,背包裡的東西瓶瓶罐罐越來越輕,拿取的地圖和簡介越來越多,厚實可靠的體積不太改變,漸漸多了熟悉感和安全感,成為我們的一份子,休憩也依偎著。